返回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滨海档案馆网站 >> 网上展厅 >> 滨海记忆 >> 档案史料

新港 “劳工营”旧址
发稿日期:2016-02-25 11:46 来自:滨海新区档案馆

  日本帝国主义长期发动侵略战争,耗尽国力,造成本国兵源枯竭,劳动力奇缺。为了摆脱困境,强行支持战争,日本侵略者不断地在中国抓捕华工。这种野蛮罪行到1944年达到极点。

  日本侵略者以诱骗和抓捕等手段掠夺我国华北各地劳工,建立诱骗劳工的专门机构。1943年冬,日本人建立了塘沽劳工收容所(现第一航务工程局一公司船舶工程处院内),初建时在塘沽德大码头,后迁至新港卡子门的4号码头附近。从此,塘沽劳工收容所改名“新港劳工收容所”,老百姓称它为“劳工营”。

  新港“劳工营”,位于新港卡子门以东,北临铁轨线,南靠海河边。院子长300米,宽200米。院内有6排木板房,每排长约30米,做为羁押劳工的牢房。“劳工营”外围架有层叠四周的电网。电网内侧有一道2米深4米宽的壕沟。“劳工营”里设有4道卡子,每道卡子都有荷枪实弹的日本兵、警察和警备把守、巡逻,凶恶的狼狗来回奔跑,阴森恐怖,人们说这里是“十殿阎罗”。被抓骗来的人在“劳工营”遭受非人的折磨,“劳工营”的刑罚、饥饿、干渴加之“霍乱”等疾病蔓延,时刻威胁着劳工的生命。在离“劳工营”不远的地方挖了几个大坑,专门掩埋劳工的尸体,被埋的死人越来越多,人们称它为“万人坑”。

  新港“劳工营”是华北较大的劳工转动站之一,日本侵略者从华北各地抓骗的劳工汇聚在此集中看管,经过照像、验血、检疫和编队之后,分批运往日本国和我国东北等地。“劳工营”是劳工的地狱。被抓进的劳苦群众不甘心任人宰割,坐以待毙。为了求得生存,他们屡次勇敢地与敌人展开斗争。有的逃出了地狱,有的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尽管敌人壁垒森严,劳工逃跑、暴动之举始终不断。1944年6月,劳工中的中共地下党员刘建民和范自强组织发动劳工群众在一天午夜举行大规模暴动。劳工们用木板把灯打灭,把门岗打晕,并用木板将电网打开一个大豁口,把木板铺在电网上,一起越狱往外冲。这次暴动共逃出114人,被敌人机枪打死7人。

  历史就是历史,它是用发生过的事实铸成的。1992年塘沽区人民政府在昔日的“万人坑”旁立了一座“万人坑纪念碑”(现位于新港一号路与二号路交口)。碑座由黑色大理石砌成,形似一座茔冢,碑身由一高两矮的三根白色大理石镶面的石柱组成。高的16米,像一把出鞘的利剑直指苍穹,两根矮的呈对向内倾,像一个被错位、被肢解的“人”字;三根石柱之间,悬空挂着一个巨大的铜铸大圆环,似花圈又似长鸣的警钟。

劳工营旧址

范自强,1944年塘沽新港“劳工营”暴动的领导人之一(摄于80年代)

万人坑纪念碑

塘沽新港“万人坑”惨状

关闭当前页
Copyright 2015——2028  www.tjbhda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量( )人次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档案馆  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欣园南道480号   津ICP备2022003986号-1  技术支持  北方网
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25318701  邮箱:bhxqdagwz@126.com  传真:25318701 邮编:30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