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滨海档案馆网站 >> 网上展厅 >> 滨海记忆 >> 百姓故事

北抛星火
发稿日期:2016-07-04 10:20 来自:滨海新区档案馆

  每年七一,我都像思念自己的亲人一样,想念着北抛庄。说起原因自然与我退休前写了几年大港党史,去过几次北抛庄村采访,和那里的父老乡亲结成了情缘有关。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对最早屹立在大港地区的北抛庄党支部的敬仰。她不仅是党在大港诞生的象征,更是照亮大港的星火,整整燃烧了五十五年。

  想起北抛庄党支部,不能不想到张长玉,七十二年前的他,还是个小伙子。在那乌云翻卷、日伪横行的年月,张长玉也和村里的贫苦农民一样“喝苦水、吃菜糠”,靠贩卖草鞋糊口。这年秋天,他到津浦铁路以西的圈里庙去卖草鞋,住在小客店里。一天街上正过队伍,他也跑出去看。只见队伍里有穿灰布军装戴军帽的,也有穿紫花粗布裤褂蒙着白羊肚手巾的,有扛枪的,也有背着大刀片的,都是些庄稼汉。听说这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住独流那边开,打日本鬼子的。一提打鬼子,张长玉来了精神。他张着手跟带队的喊:咋不上我们那边打去呀!回店后又连连向人打听八路军的住处。还问对门住的两位“客商”:你说咱能见到八路军的人吗?“客商”告诉他,军事机密,不可乱谈,有事咱们晚上见。说罢便进屋去了。到了晚上,两位“客商”果然来到张长玉住的小屋,还带来些酒和菜。三人边唱边聊,越聊越投脾气。两个自称要到津浦路东跑趟买卖,问那边的路好不好走?得过几道鬼子的关卡和封锁线?还问了马厂碱河以南的日伪炮楼和‘民团’土匪的情况。张长玉本来就很爱交往,又看对方并无歹意,再加几杯酒下肚。便将自己赶集串村卖草鞋的所见所闻如实相告。两人见张态度诚恳,性情直爽,尤其在言谈话语中,透露出对日寇侵华的满腔仇恨和对共产党、八路军的向往,是个靠得住的人。两人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其中一人很是郑重的对张长玉说:“你不是想见见八路军的人吗?我们就是八路军独立四大队(当时冀中九分区武工队的对外称呼)的。我叫刘增旺,他叫靳雨辉。我们四大队很快就要去你们那里开辟津南抗日根据地。你能完成我们让你办的事情吗?长玉惊喜地满口答应下来。三人便约定春节前后在中旺集上接头。

  张长玉卖草鞋回来,每逢中旺集日,必去摆摊叫卖。并暗中留意刘、靳。这天果然发现两人仍以“客商”的面目出现在自己摊前。长玉便把他们接回北抛庄,住进他家前面几步远的客栈里。从此,长玉家便成了刘、靳的“堡垒户”。每天出去卖鞋,多了两个“伙计”,一副担子轮着挑。白天察看地形,晚上侦探敌情。有了空,刘、靳二位老武工队员便给长玉讲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穷人闹翻身、求解放的革命道理。张长玉越听越觉得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抗日救国的顶梁柱,才是中华民族的大救星。于是他向刘、靳多次表达了要求入党的决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随着长玉思想觉悟的提高,他于1944年1月3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他们又在村内发展了李仲普和刘云登入党。根据《党章》规定,经刘、靳二人报请上级党组织批准,于1944年春成立了北抛庄村党支部。李仲普任党支部书记。不久,张长玉脱产到津南工委第一工作组工作。在北抛庄村党支部的影响并带动下,通过津南工委的积极发展,南抛庄、小辛庄、杨柳庄、常流庄、赵连庄、增福台等村的党支部也先后建立起来。使北抛庄的星星之火,很快便在大港地区形成燎原之势。

  北抛庄村党支部既是大港的星火,又是战斗的堡垒。七十二年的战斗历程,她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成与败的斗争,解放后的巨变,改革后的振兴,目前已由党支部发展成为党总支。党员由初期时的3名发展到现在70余名。北抛庄村党总支正带领全村1500余名干部、群众,继承与发扬党的革命传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高举伟大旗帜,大步向前。

  (程存志整理编写)

关闭当前页
Copyright 2015——2028  www.tjbhda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量( )人次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档案馆  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欣园南道480号   津ICP备2022003986号-1  技术支持  北方网
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25318701  邮箱:bhxqdagwz@126.com  传真:25318701 邮编:30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