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塘沽第一个党支部

  原塘沽扶轮小学校(原塘沽区三槐路10号,现为滨海新区于家堡高铁站附近)。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则采取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迅速沦陷,大批难民逃亡关内。吉林省和龙县教育界董昆一、周铭新、杨明周、周致远等一批革命的知识分子,参加反帝大同盟,宣传抗日,遭日军通辑,被迫入关到北平,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8月,董昆一、周铭新、杨明周、周致远等共产党员随职业调动来塘沽扶轮小学任教,与中共天津市委负责宣传工作的文斐然接上党的关系。同年9月经市委批准,在塘沽扶轮小学建立中共塘沽支部。支部书记董昆一,组织委员周铭新,宣传委员杨明周。中共塘沽支部建立后,一面着手调查研究,进一步发展壮大党的组织,一面开展抗日宣传,揭露卖国的《塘沽协定》。为壮大党的力量,党支部以筹建塘沽扶轮小学新河分校的名义,将外地一批共产党员调入塘沽,并建立了新河分校党小组。

  董昆一等人通过组织文体活动、阅读进步书籍和谈心等方式,主动接近在永利碱厂、塘沽开滦码头和铁路塘沽车站等处做工的塘沽扶轮小学的校友们,帮助他们提高政治觉悟。为培养这批青年工人,党支部还帮助他们组织建立校友会,出版油印刊物《自励》以交流校友间的情况和传播进步思想。

  1935年7月,国民党政府与日本侵略者签定了《何梅协定》,将华北的政治、军事、经济的统治权,完全出卖给日本。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建议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号召全民总动员,集中一切国国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为号召人民抗日救国,塘沽党支部领导党员和进步青年学生,秘密刻印传单和标语,在塘沽各处秘密散发和张贴,宣传《八一宣言》,揭露国民党政府的卖国罪行,要求南京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号召“打回老家去”,抵制日货等,产生了很大影响。为配合“一二九”运动,塘沽党支部组织进步青年二三十人在塘沽英语补习班(现址天碱俱乐部附近)集合,宣传“一二九”运动,号召青年抗日救国。并组织了“塘沽青年学术研究会”,出版油印小报,宣传抗日救国。通过各项活动,塘沽涌现出一批爱国青年。他们当时虽然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经过塘沽党支部的培养,大都奔赴抗日根据地参加了革命。同时,支部还积极培养发展本地进步青年入党,先后发展许光庭等20多人入党。这里是塘沽地下党组织活动基地。

塘沽第一个党支部旧址1

塘沽第一个党支部旧址2

时间:2017-07-27 13:04
来自:滨海新区档案馆
关闭当前页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档案局 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大连东道1060号

联系电话:65309840 邮箱:bhxqdagwz@126.com 传真:65309569 邮编:300456